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895
“报行合一”的风还是吹到了个险渠道,这既在张秋(化名)的预料之中,又在她的期待之外。
近期,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推动深化人身保险行业个人营销体制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提到,建立与产品设计、费用结构相契合,与业务品质、服务质量相匹配的佣金激励设计和递延发放机制。深化执行“报行合一”。
所谓“报行合一”,即保险公司给监管部门报送产品审批或备案材料中所使用的产品定价假设,要与保险公司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的行为情况保持一致。
《通知》还提到,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保险经纪人,以及其他开展人身保险产品销售和提供保险服务的机构和渠道,参照《通知》有关要求执行。
这意味着,保险行业将在中介、银保、个险等领域实现全渠道“报行合一”。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报行合一”降低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对于一线销售人员来说,“报行合一”则意味着佣金降低和收入下降。有数据显示,银保渠道“报行合一”后,平均佣金水平较之前降低约30%。
如今,“报行合一”行至个险渠道,是否能像此前在银保渠道那样引起巨大的影响?在行业改革的当下,个险代理人的发展机遇在哪里?业内人士表示,在个险渠道推行“报行合一”有利于进一步降低险企经营压力,之于代理人端,可能影响力会小于此前的银保渠道和中介渠道,因为个险渠道是保险公司所控制,此外,保险机构当前探索的养老社区等“医养结合”模式已成为很多代理人新的业务增长点。
自1992年个人保险代理人模式引入我国保险市场以来,个人代理渠道迅速发展,在服务客户需求、推动行业发展、解决社会就业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虽然,近年来个险人力规模大幅缩减。根据《2024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生态白皮书》数据,截至2023年年末,人身险公司保险营销员人数仅为281万人,与2019年高峰时期的912万人相比,缩水比例接近70%。但是作为保险营销的主要渠道之一,个险依旧是寿险的第一大渠道。保通社了解到,2024年,个险保费收入近2万亿元,增长6.45%,个险渠道业务占比达到47%。
但是,跑马圈地与大浪淘沙后,个险渠道的问题开始凸显。比如,部分人身险公司采取激进的经营模式,通过快速提升渠道手续费、虚列费用等方式吸引渠道合作、抢占市场份额,使得保险行业出现了很多无序竞争的现象。
为降低保险公司经营压力、推动保险公司降本增效,个险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报行合一”就是其中之一。
“过去人海战术、自保件刷单、销售误导把行业口碑都搞坏了,现在监管在推行‘报行合一’的同时直接把佣金递延发放、建立产品分类与销售分级制度、禁止用保费论英雄,相当于掐住‘短期赚快钱’的命门,逼着险企和销售人员转向长期服务。”对外经贸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在接受保通社微信采访时表示,短期看,靠“画大饼拉人头”的团队会崩盘,部分公司人力可能腰斩,但长期能筛出真正懂保险的销售,把行业扭回到“专业服务”。
但从影响来看,业内认为,对个险的影响会低于此前在银保渠道和中介渠道的影响。有业内人士表示,《通知》下发后,估计会在近期引起各公司普遍性调整费用策略,佣金水平下降,“基本法”压降成本。由于个险渠道的特点是司控渠道,估计造成的影响小于银保和经代。
对于这点,张秋也有着同样的感受。
在行业已深耕五年的她,在近两年明显感受到客户买保险的意愿降低了。“此前可能还愿意购买保险的人,现在在保险的配置方面会变得较为保守。”张秋表示,尤其是中等收入人群,其收入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较大,当收入出现波动时,他们会降低在保险方面的投入,“我已遇到过好几个案例了。”
与外界关注的“报行合一”不同,张秋关注得更多的还是展业问题。
在张秋看来,既然“报行合一”势在必行,那么思考太多也无意义,毕竟自己还是要在整个行业干下去的。“我觉得‘报行合一’对头部代理人影响有限,我知道的一些代理人一年的收入几百万、上千万,即便佣金下调几个点,他们的收入依旧会很高,在高收入的推动下,他们必然会继续深耕这个行业。”张秋笑称,全行业现在都“报行合一”了,只要还在做保险,换个地方也依旧如此,与其想太多无法掌控的东西,不如提高自身的专业性,努力在这个行业做下去。
当然,张秋也承认,“报行合一”会对一些收入低的代理人带来影响,毕竟一些人的佣金本来就少,再下调几个点,可能真的就到了生存层面,这种情况下,难免会有一些人选择离开。
“降低直接佣金,会阶段性加剧人力流失,但是留存者必然会迎来更大的市场空间。”有业内人士指出,为维持队伍的稳定性,建议保险机构设计过渡期内平衡激励与合规的配套机制,比如,让递延佣金支付与服务挂钩,强化持续服务与客户经营;加强新人培育机制,降低脱落率,引入“学习期津贴”“前6个月收入保障”等缓冲机制。
对于更大的市场空间,保险中介从业者王明(化名)深有感触。在经历中介渠道的“报行合一”后,业务能力较强的王明变得更忙了。“我每天接到的咨询比以前多很多,我感觉保险需求并没有消失,反而因为一些从业者的退出,让留存者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客户”。
保通社注意到,除却上述从业者提到的更大市场空间,个险渠道的代理人还有“养老经济”这一利好因素。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养老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保险与养老有着天然联系,近年来保险机构纷纷切入养老社区、康养服务领域,结合保险产品的支付作用打造养老生态。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已有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人保寿险、泰康保险、新华保险、大家保险等多家大中型机构涉足养老产业。
这些机构将虚拟的保险金融产品与实体养老服务结合起来,以保单为基础、以服务为纽带,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养老体验。与此同时,这些机构还打造了相关的代理人培训体系,以提高其在医康养方面的销售能力,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需要指出的是,这类“养老社区”相关产品往往客单价高,通常在100万元至300万元之间,这意味着能给保险代理人带来更高的收入。“高保费的养老社区确实可能成为代理人展业的新机遇。”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通过微信对保通社表示,通过将养老社区与保单绑定,代理人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从而提高展业成功率。同时,高保费的养老社区也有利于提升代理人的佣金收入。
不过,杨帆也指出,代理人如果想要抓住养老社区带来的红利,需要修炼“内功”,在多个领域深耕和提高,比如深入了解养老社区的产品和服务,提升专业素养;加强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市场营销能力,拓展客户群体;关注政策动态,把握市场发展趋势。
随着A股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披露进入尾声,近日医疗板块个股受业绩影响,走势分化,波动加剧。相关ETF由于投资的是一篮子医疗股,风险得以分散,有效避开个股“黑天鹅”,因此波动显著较小。
具体来看,4月25日,中证医疗指数成份股走势两极分化,美好医疗一季报增收不增利,重挫7.97%;爱尔眼科一季报营收净利两位数双增,大涨3.07%。美联储释放降息预期,CXO概念继续活跃,巨头药明康德涨1.67%。
图:中证医疗指数4月25日成交额前十成份股
相关ETF走势平缓,代表性医疗ETF(512170)全天红盘震荡,场内收涨0.32%再收十字星,成交7.38亿元,较前一日放量逾5成。
技术面来看,当周医疗ETF(512170)有3个交易日收出十字星,且影线均较长,反映多空激烈博弈。结合当前场内价格处于年内相对低位,且成交出现大幅放量来看,多头或正在逐步介入,短期趋势存在反转可能。
近期资金面有所验证。数据显示,截至4月24日,医疗ETF(512170)近5日场内申赎净流入4.28亿元,近10日累计吸金超6.8亿元,最新份额已突破810亿份,续刷历史新高。
行业消息面,4月24日,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取得重要进展,以数智技术驱动的医药全产业链竞争力和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到2030年,规上医药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数智化转型全覆盖,数智技术融合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医药工业全链条数据体系进一步完善,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生态体系进一步健全。
分析指出,本次文件内容从“数字化”延伸到“数智化”,鼓励AI+医疗进一步融合。随着上游技术近年不断突破,同时终端硬件设备基础设施不断优化,人工智能在下游医疗领域应用场景的落地或有望迎来全面提速。
公开资料显示,医疗ETF(512170)是目前A股最具代表性的医疗主题ETF之一,最新规模超253亿元,被动跟踪的中证医疗指数聚焦“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两大板块,与AI医疗相关性较高,且覆盖7只CXO龙头股。场外可关注医疗ETF联接基金(A类162412/C类012323)。
需要特别提示的是,医药医疗板块调整时间较长,波动较大,短线反弹不预示未来表现。关注医药医疗投资机会的投资者务必根据自身的资金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理性投资,高度注意仓位和风险管理。
数据来源于沪深交易所、公开信息。
风险提示:医疗ETF(512170)及其联接基金被动跟踪中证医疗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04.12.31,发布于2014.10.31。文中指数成份股仅作展示,个股描述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也不代表管理人旗下任何基金的持仓信息和交易动向。中证医疗指数2020年至2024年的分年度业绩分别为79.67%、-14.71%、-25.1%、-24.25%、-17.16%,标的指数成份股构成根据该指数编制规则适时调整,其回测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评估的该基金及其联接基金的风险等级分别为R3-中风险、R4-中高风险,分别适宜平衡型(C3)、积极型(C4)及以上投资者,适当性匹配意见请以销售机构为准。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须谨慎。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 新闻结尾 可以触碰你的深处吗开车全部游戏,如何提升学习效果与体验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