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386
俗语云“一百岁唔死都有新闻”,香港近日有一宗奇闻,话说三名内地长者拿着1999张、每张面值5亿元的“汇丰港币债券”,前赴旺角渣打银行开户口,结果被警方以行使虚假文书罪名拘捕。不少人可能疑惑,如此荒谬的骗案为何有人“落叠”?事实上,这再次证明了现代骗局往往是“概率(probability)游戏”,只要触及的对象够多,总会有人“中伏”。另外,早年港产电影在内地影响力甚大,今次事件也糅合了多出经典港产片的元素。
01
3内地长者涉行使虚假文书
这宗奇案发生于本周二上午11时许,渣打银行旺角分行职员致电报案,怀疑有两男一女在该行以“假债券”开户。警方接报到场后,在一名72岁内地男子身上检获1999张相关物品。该批“假债券”的外观酷似汇丰港元钞票,印有“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字眼及招牌“狮头”商标,但所显示的面值并非10元、100元、500元或1000元,而是“5亿元”。换言之,整批“债券”总面值接近1万亿元,实属天文数字。
结果,警方以涉嫌行使虚假文书罪名,拘捕该名72岁男子,以及同行的一名75岁内地男子和65岁内地女子,并把三人扣留调查。据了解,在内地淘宝网平台上有大量类似上述“假债券”销售,看起来极像港元钞票,每张售价介乎1.5至15元人民币;而“面值”不只1亿、5亿、10亿元,甚至有高达1000亿元。
姑勿论本港有否发行如此巨额债券,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些“天价债券”不可能会在淘宝网上贱价转售。因此,相信绝大部分买家都明白,购买此类物品纯粹作为娱乐(例如用于展示或拍片),不可能会当真。
然而,不排除该三名长者受到蒙骗,在内地被兜售该批“假债券”,以为“执到宝”,遂满心欢喜来港开户口,结果“中伏”收场,随时要坐监。不少人可能疑惑,如此荒谬的骗案为何有人“落叠”?但正如笔者在本栏多番指出,现代骗局在很多时候是一个“概率游戏”,关键是触及对象的基数要够大。
02
AI设局成本低渔翁撒网
举例说,一个“鸡棚”若能触及10万人,即使只得5%人会回复,而回复的人当中最终只有5%会“课金”,意味整体成功率仅0.25%,却亦代表有250人会沦为受害者。就像在Facebook上的“谭咏麟证实了这个消息”、“郭富城失去了一切”、“陈茂波惊人的坦白”之类诈骗广告,至今仍然经常出现,始终禁之不绝,恰好证明这类骗局存在“市场”。
尤其现今互联网及AI年代,骗徒“搭鸡棚”、制作及散播虚假资讯的成本愈来愈低。例如可用AI产生大量不同版本诈骗广告,再透过社交媒体及通讯软件“群发”,便能快速触及大量对象。更甚者,AI还能用于诈骗电话及视频通话(假扮名人或诈骗对象亲友的声音和形态),既节省人力物力,更有助提升“中伏率”。特别是一些年纪较大的长者,面对排山倒海而来、以科技助力的各种骗局,可说是防不胜防,总有机会失守中招。
此外,早年港产电影在内地影响力甚大,今次“假债券奇案”亦令人联想到不少经典港产片元素。首先是“伪钞”,从1986年的《英雄本色》、1997年的《神偷谍影》、2005年的《韩城攻略》到2018年的《无双》,皆围绕这个犯罪主题。
03
案情荒诞肇因经典港片?
其次,说起“债券”,不少人相信会想到九十年代一系列“赌片”,在最后的“晒冷”赌局中,往往有人拿出一个公文袋,以内裏的“美国长期国债”作为注码。事实上,一部分实体版本的美国国库债券(TreasuryBond)看起来确实很像一张美钞。不排除有些内地人士睇得港产赌片多,误以为香港也有这类“港币债券”,印得像一张汇丰钞票。
最后,今次3名内地长者拿着“万亿假债券”前赴旺角银行开户口,予人感觉颇为荒诞,有点像1991年周星驰喜剧《新精武门》中,由胡枫、白文彪、司马华龙等人饰演的一伙老翁密谋“打劫银行”,同样充满黑色幽默感。
不过,“千王之王”式的骗局或许适宜作为电影桥段,但若在现实世界中发生,造成苦主真金白银损失,甚或导致有人误堕法网,那就实在令人笑不出来。正如本栏去年在〈“鸡棚”或成减息最大赢家〉一文指出,随着美国联储局减息损害定期存款回报,再加上经济放缓及科技变化,未来几年各类“鸡棚”骗局恐将愈来愈多,特别是长者很可能被骗徒盯上成为重点对象。从警方、金融机构到各家庭的后辈们,都要继续加强“反诈骗”工作,防止更多“中伏”悲剧上演。
(转自:信报手笔)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 无人岛动漫在线观看|趣味互动中展现真情,谁是最后的赢家?的相关文章 张杰演唱会折叠屏视觉效果好吗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