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150
“报行合一”的风还是吹到了个险渠道,这既在张秋(化名)的预料之中,又在她的期待之外。
近期,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推动深化人身保险行业个人营销体制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提到,建立与产品设计、费用结构相契合,与业务品质、服务质量相匹配的佣金激励设计和递延发放机制。深化执行“报行合一”。
所谓“报行合一”,即保险公司给监管部门报送产品审批或备案材料中所使用的产品定价假设,要与保险公司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的行为情况保持一致。
《通知》还提到,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保险经纪人,以及其他开展人身保险产品销售和提供保险服务的机构和渠道,参照《通知》有关要求执行。
这意味着,保险行业将在中介、银保、个险等领域实现全渠道“报行合一”。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报行合一”降低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对于一线销售人员来说,“报行合一”则意味着佣金降低和收入下降。有数据显示,银保渠道“报行合一”后,平均佣金水平较之前降低约30%。
如今,“报行合一”行至个险渠道,是否能像此前在银保渠道那样引起巨大的影响?在行业改革的当下,个险代理人的发展机遇在哪里?业内人士表示,在个险渠道推行“报行合一”有利于进一步降低险企经营压力,之于代理人端,可能影响力会小于此前的银保渠道和中介渠道,因为个险渠道是保险公司所控制,此外,保险机构当前探索的养老社区等“医养结合”模式已成为很多代理人新的业务增长点。
自1992年个人保险代理人模式引入我国保险市场以来,个人代理渠道迅速发展,在服务客户需求、推动行业发展、解决社会就业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虽然,近年来个险人力规模大幅缩减。根据《2024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生态白皮书》数据,截至2023年年末,人身险公司保险营销员人数仅为281万人,与2019年高峰时期的912万人相比,缩水比例接近70%。但是作为保险营销的主要渠道之一,个险依旧是寿险的第一大渠道。保通社了解到,2024年,个险保费收入近2万亿元,增长6.45%,个险渠道业务占比达到47%。
但是,跑马圈地与大浪淘沙后,个险渠道的问题开始凸显。比如,部分人身险公司采取激进的经营模式,通过快速提升渠道手续费、虚列费用等方式吸引渠道合作、抢占市场份额,使得保险行业出现了很多无序竞争的现象。
为降低保险公司经营压力、推动保险公司降本增效,个险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报行合一”就是其中之一。
“过去人海战术、自保件刷单、销售误导把行业口碑都搞坏了,现在监管在推行‘报行合一’的同时直接把佣金递延发放、建立产品分类与销售分级制度、禁止用保费论英雄,相当于掐住‘短期赚快钱’的命门,逼着险企和销售人员转向长期服务。”对外经贸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在接受保通社微信采访时表示,短期看,靠“画大饼拉人头”的团队会崩盘,部分公司人力可能腰斩,但长期能筛出真正懂保险的销售,把行业扭回到“专业服务”。
但从影响来看,业内认为,对个险的影响会低于此前在银保渠道和中介渠道的影响。有业内人士表示,《通知》下发后,估计会在近期引起各公司普遍性调整费用策略,佣金水平下降,“基本法”压降成本。由于个险渠道的特点是司控渠道,估计造成的影响小于银保和经代。
对于这点,张秋也有着同样的感受。
在行业已深耕五年的她,在近两年明显感受到客户买保险的意愿降低了。“此前可能还愿意购买保险的人,现在在保险的配置方面会变得较为保守。”张秋表示,尤其是中等收入人群,其收入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较大,当收入出现波动时,他们会降低在保险方面的投入,“我已遇到过好几个案例了。”
与外界关注的“报行合一”不同,张秋关注得更多的还是展业问题。
在张秋看来,既然“报行合一”势在必行,那么思考太多也无意义,毕竟自己还是要在整个行业干下去的。“我觉得‘报行合一’对头部代理人影响有限,我知道的一些代理人一年的收入几百万、上千万,即便佣金下调几个点,他们的收入依旧会很高,在高收入的推动下,他们必然会继续深耕这个行业。”张秋笑称,全行业现在都“报行合一”了,只要还在做保险,换个地方也依旧如此,与其想太多无法掌控的东西,不如提高自身的专业性,努力在这个行业做下去。
当然,张秋也承认,“报行合一”会对一些收入低的代理人带来影响,毕竟一些人的佣金本来就少,再下调几个点,可能真的就到了生存层面,这种情况下,难免会有一些人选择离开。
“降低直接佣金,会阶段性加剧人力流失,但是留存者必然会迎来更大的市场空间。”有业内人士指出,为维持队伍的稳定性,建议保险机构设计过渡期内平衡激励与合规的配套机制,比如,让递延佣金支付与服务挂钩,强化持续服务与客户经营;加强新人培育机制,降低脱落率,引入“学习期津贴”“前6个月收入保障”等缓冲机制。
对于更大的市场空间,保险中介从业者王明(化名)深有感触。在经历中介渠道的“报行合一”后,业务能力较强的王明变得更忙了。“我每天接到的咨询比以前多很多,我感觉保险需求并没有消失,反而因为一些从业者的退出,让留存者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客户”。
保通社注意到,除却上述从业者提到的更大市场空间,个险渠道的代理人还有“养老经济”这一利好因素。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养老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保险与养老有着天然联系,近年来保险机构纷纷切入养老社区、康养服务领域,结合保险产品的支付作用打造养老生态。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已有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人保寿险、泰康保险、新华保险、大家保险等多家大中型机构涉足养老产业。
这些机构将虚拟的保险金融产品与实体养老服务结合起来,以保单为基础、以服务为纽带,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养老体验。与此同时,这些机构还打造了相关的代理人培训体系,以提高其在医康养方面的销售能力,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需要指出的是,这类“养老社区”相关产品往往客单价高,通常在100万元至300万元之间,这意味着能给保险代理人带来更高的收入。“高保费的养老社区确实可能成为代理人展业的新机遇。”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通过微信对保通社表示,通过将养老社区与保单绑定,代理人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从而提高展业成功率。同时,高保费的养老社区也有利于提升代理人的佣金收入。
不过,杨帆也指出,代理人如果想要抓住养老社区带来的红利,需要修炼“内功”,在多个领域深耕和提高,比如深入了解养老社区的产品和服务,提升专业素养;加强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市场营销能力,拓展客户群体;关注政策动态,把握市场发展趋势。
随着A股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披露进入尾声,近日医疗板块个股受业绩影响,走势分化,波动加剧。相关ETF由于投资的是一篮子医疗股,风险得以分散,有效避开个股“黑天鹅”,因此波动显著较小。
具体来看,4月25日,中证医疗指数成份股走势两极分化,美好医疗一季报增收不增利,重挫7.97%;爱尔眼科一季报营收净利两位数双增,大涨3.07%。美联储释放降息预期,CXO概念继续活跃,巨头药明康德涨1.67%。
图:中证医疗指数4月25日成交额前十成份股
相关ETF走势平缓,代表性医疗ETF(512170)全天红盘震荡,场内收涨0.32%再收十字星,成交7.38亿元,较前一日放量逾5成。
技术面来看,当周医疗ETF(512170)有3个交易日收出十字星,且影线均较长,反映多空激烈博弈。结合当前场内价格处于年内相对低位,且成交出现大幅放量来看,多头或正在逐步介入,短期趋势存在反转可能。
近期资金面有所验证。数据显示,截至4月24日,医疗ETF(512170)近5日场内申赎净流入4.28亿元,近10日累计吸金超6.8亿元,最新份额已突破810亿份,续刷历史新高。
行业消息面,4月24日,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取得重要进展,以数智技术驱动的医药全产业链竞争力和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到2030年,规上医药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数智化转型全覆盖,数智技术融合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医药工业全链条数据体系进一步完善,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生态体系进一步健全。
分析指出,本次文件内容从“数字化”延伸到“数智化”,鼓励AI+医疗进一步融合。随着上游技术近年不断突破,同时终端硬件设备基础设施不断优化,人工智能在下游医疗领域应用场景的落地或有望迎来全面提速。
公开资料显示,医疗ETF(512170)是目前A股最具代表性的医疗主题ETF之一,最新规模超253亿元,被动跟踪的中证医疗指数聚焦“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两大板块,与AI医疗相关性较高,且覆盖7只CXO龙头股。场外可关注医疗ETF联接基金(A类162412/C类012323)。
需要特别提示的是,医药医疗板块调整时间较长,波动较大,短线反弹不预示未来表现。关注医药医疗投资机会的投资者务必根据自身的资金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理性投资,高度注意仓位和风险管理。
数据来源于沪深交易所、公开信息。
风险提示:医疗ETF(512170)及其联接基金被动跟踪中证医疗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04.12.31,发布于2014.10.31。文中指数成份股仅作展示,个股描述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也不代表管理人旗下任何基金的持仓信息和交易动向。中证医疗指数2020年至2024年的分年度业绩分别为79.67%、-14.71%、-25.1%、-24.25%、-17.16%,标的指数成份股构成根据该指数编制规则适时调整,其回测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评估的该基金及其联接基金的风险等级分别为R3-中风险、R4-中高风险,分别适宜平衡型(C3)、积极型(C4)及以上投资者,适当性匹配意见请以销售机构为准。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须谨慎。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
周五(4月25日)A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全市场个股涨多跌少,沪深两市成交额1.11万亿元,较昨日微幅放量。
盘面上,重点关注算力、医疗、地产三个方向的热点:
1、算力方面,或由于亚马逊、英伟达高管纷纷发声,AI数据中心建设热度未见放缓,算力硬件股集体反弹,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华宝(159363)、大数据产业ETF(516700)场内价格默契收涨1.38%。
天风证券表示,算力租赁和智算中心需求激增,高端算力资源稀缺,算力租赁具备高回报率。
2、医疗方面,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推动AI赋能医药全产业链,医疗ETF(512170)场内收红。
华泰证券表示,2025年“Al+医疗”或将迎来跨越式发展,重视相关投资机会。
3、地产方面,周五召开的重磅会议,要求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地产ETF(159707)早盘直线冲高,场内一度摸高2%,但可能是因为暂无增量政策,午后突然放量跳水收绿。
中信证券强调地产在提振消费政策中的重要性,并认为全国性政策有望在4-5月出台,房地产行业或迎乐观预期。
申万宏源证券指出,市场更容易凝聚共识的方向,很可能是消费和科技。本轮消费行情,主要还是防御思维、对冲思维主导。市场对消费刺激的方向有信心,对阶段性见效有信心。但也普遍认为消费刺激拉动总量经济的效果,和消费改善的持续性尚有待观察。科技结束调整波段,需要新的产业趋势催化。短期市场缺乏进攻方向,总体由守转攻仍需等待时机。
配置方面,该机构认为,磨底阶段,市场有调整压力的窗口,防御资产可能有绝对和相对收益;市场企稳反弹阶段,本轮是对冲资产(新消费)明显占优,后续科技主题的权重可能增加。中期A股重拾上行趋势,大概率要以科技产业趋势重新凝聚共识为条件。因此,中期继续推荐国内AI算力和应用、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
【ETF全知道热点收评】下面重点聊聊港股互联网、医疗、地产等几个主题板块的交易和基本面情况。
一、【美联储6月降息?恒生科技上探2%!港股仓位创5年新高,腾讯、阿里被买爆】
美联储官员暗示6月可能降息,港股早盘上冲,恒生科技指数一度涨逾2%,午后回落收涨0.14%。科网龙头方面,阿里巴巴-W、腾讯控股盘中双双涨逾3%,收涨逾1.5%;哔哩哔哩-W、快手-W、美团-W跟涨居前。
消息面上,昨晚美国克利夫兰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哈马克表示,如果有明确的经济方向证据,美联储可能最早在6月降息。
此外,特朗普对对等关税态度透露回暖信号,他表示,向中国进口商品最终征收的关税将大幅下降。
降息预期叠加关税缓和,有望推动外资回流港股,提升其流动性。在平台经济政策积极、AI应用快速落地等多重利好驱动下,互联网板块有望进一步打开盈利增长空间,修复动能强劲。
板块整体表现看,重仓港股互联网龙头的港股互联网ETF(513770)高开高走,场内价格一度涨逾2%,午后涨幅转向温和,收涨1.02%,全天成交额4.19亿元,环比放量。
从本周表现看,港股互联网ETF(513770)整体拾级而上,周线成功转阳,其标的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区间累计上涨3.62%,显著跑赢恒生科技指数(1.96%)。
高盛最新报告指出,若中美贸易摩擦缓和,中国股市估值可能迎来高达35%的向上重估空间。其中港股互联网板块有望展现突出弹性。
从历史走势来看,2024年9月(924行情)及2025年1季度(降息预期发酵),港股通互联网指数分别上涨33.24%和23.63%,同期沪深300涨幅仅为20.96%和-1.21%。显示港股科网板块的上涨弹性显著领先于A股。
注: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近5个完整年度的涨跌幅分别为:2020年,109.31%;2021年,-36.61%;2022年,-23.01%;2023年,-24.74%;2024年,23.04%。指数成份股构成根据该指数编制规则适时调整,其回测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
港股互联网的强势表现吸引了资金积极布局。一季报显示,主动偏股型基金进一步加强港股配置,相比上季度末提升5.2个百分点,港股配置比例超过30%,达到近五年新高。
在此背景下,互联网龙头为重点加仓方向。腾讯控股重仓市值增加超过220亿元,成为主动偏股基金第一大重仓股;阿里巴巴-W重仓市值也超过220亿元。
国金证券认为,受外海环境影响,港股将进入从估值驱动转向盈利验证的“行情二阶段”。重点关注业务重心主要在国内的部分互联网巨头,受关税冲击相对较轻,且坐拥高质量私域数据、丰富的终端应用场景,有望打造盈利增长第二曲线。
财通证券表示,港股再度迎来配置良机,资金流入叠加美高层“松口”支撑港股科网方向。与此同时,港股互联网龙头相对美股科技龙头估值仍在中低位,修复空间值得关注。
变局时刻,把握港股核心科网龙头。港股互联网ETF(513770)及其联接基金(A类017125;C类017126)被动跟踪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通过重仓港股互联网龙头,成为本轮港股科技行情的高效投资利器。数据显示,本轮行情启动以来至3月末,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累计涨幅超33%,明显优于恒指、恒科指同期表现,区间最大涨幅更是高达53.59%,领涨弹性突出。
截至2025年3月31日,港股互联网ETF(513770)年内日均成交额7.14亿元,支持日内T+0交易,不受QDII额度限制,流动性佳!
二、【医疗股绩后分化,医疗ETF(512170)低位再收十字星!AI+医疗重磅利好,七部门推进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
随着A股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披露进入尾声,近日医疗板块个股受业绩影响,走势分化,波动加剧。相关ETF由于投资的是一篮子医疗股,风险得以分散,有效避开个股“黑天鹅”,因此波动显著较小。
具体来看,4月25日,中证医疗指数成份股走势两极分化,美好医疗一季报增收不增利,重挫7.97%;爱尔眼科一季报营收净利两位数双增,大涨3.07%。美联储释放降息预期,CXO概念继续活跃,巨头药明康德涨1.67%。
图:中证医疗指数4月25日成交额前十成份股
相关ETF走势平缓,代表性医疗ETF(512170)全天红盘震荡,场内收涨0.32%再收十字星,成交7.38亿元,较前一日放量逾5成。
技术面来看,当周医疗ETF(512170)有3个交易日收出十字星,且影线均较长,反映多空激烈博弈。结合当前场内价格处于年内相对低位,且成交出现大幅放量来看,多头或正在逐步介入,短期趋势存在反转可能。
近期资金面有所验证。数据显示,截至4月24日,医疗ETF(512170)近5日场内申赎净流入4.28亿元,近10日累计吸金超6.8亿元,最新份额已突破810亿份,续刷历史新高。
行业消息面,4月24日,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取得重要进展,以数智技术驱动的医药全产业链竞争力和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到2030年,规上医药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数智化转型全覆盖,数智技术融合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医药工业全链条数据体系进一步完善,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生态体系进一步健全。
分析指出,本次文件内容从“数字化”延伸到“数智化”,鼓励AI+医疗进一步融合。随着上游技术近年不断突破,同时终端硬件设备基础设施不断优化,人工智能在下游医疗领域应用场景的落地或有望迎来全面提速。
公开资料显示,医疗ETF(512170)是目前A股最具代表性的医疗主题ETF之一,最新规模超253亿元,被动跟踪的中证医疗指数聚焦“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两大板块,与AI医疗相关性较高,且覆盖7只CXO龙头股。场外可关注医疗ETF联接基金(A类162412/C类012323)。
需要特别提示的是,医药医疗板块调整时间较长,波动较大,短线反弹不预示未来表现。关注医药医疗投资机会的投资者务必根据自身的资金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理性投资,高度注意仓位和风险管理。
三、【大招落空?地产变脸跳水!解读来了】
地产午后突然变脸!
早盘,A股、港股地产板块集体爆发,代表A股龙头地产行情的中证800地产指数一度上涨2%,午后却突然急速跳水,最终收跌逾1%,多只成份股翻绿。截至收盘,滨江集团收跌逾4%全天振幅近9%,招商蛇口收跌3.9%,新城控股跌超2%。
热门ETF方面,全市场唯一跟踪中证800地产指数的地产ETF(159707)早盘直线冲高,场内一度摸高2%,午后突然放量跳水收跌逾1%。全天换手率超12%,成交额超6700万元,交投维持活跃,资金全天逆行抢筹2250万份!
消息面上,25日下午,市场期待的高层会议终于落地。针对地产板块,会议相关表述为“加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有力有序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从市场分析来看,地产板块午后跳水或是地产板块暂无增量政策。“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或表明地产当前或已基本稳定,现阶段暂未释放增量政策信号。
展望地产板块后市,待此次增量政策预期利空消化,市场对于地产板块的投资或又回归中长期视角。复盘来看,地产本周表现看,板块整体震荡微调,中证800地产指数单周下跌1%。立足当下,楼市确实表现出明显的企稳迹象,叠加板块配置低位、估值低位,后续或有较大的修复空间。
基本面上,一线城市楼市基本面向好,止跌企稳迹象或现。楼市进入传统的“银四”时节,在政策支持下,多地楼市已出现回暖信号。数据上,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的2025年3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指出,70个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个数增加;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
外资机构也在全面唱多楼市,花旗分析师GriffinChan和CindyLi在周三的报告中写道:“从未来两年的投资视角来看,我们认为当前正是增持中国地产股的好时机,因为资产周转率和定价的改善将推动股本回报率回升。”早在今年2月份,花旗对中国房地产业的悲观看法就已经有所改善,看好政策支持预期和销售企稳的迹象。
板块持仓配置上,地产板块正处低配阶段,低位信号较为明显。来自华泰证券研报的信息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房地产板块的基金持仓总市值为548亿元,环比下降2%。地产板块持仓市值占股票投资市值比重为0.79%,环比下降0.03pct。板块相对标准行业配置比例低配0.49pct,环比扩大0.06pct,处在2013年以来的56%分位。
进一步观察,以央国企、优质房企为代表的龙头地产明显处近10年低位。以地产ETF(159707)标的指数为例,截至4月24日,该指数最新PB估值仅为0.7倍,处近10年约12%分位点,估值低位特征明显,修复空间或较大。
华泰证券表示,往前看,我们更加看好以一线城市为代表的核心城市复苏节奏,同时预计主流房企销售有望在低基数以及行业复苏背景下率先迎来企稳,并看好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继续关注具备“好信用、好城市、好产品”等三好逻辑的地产股。
布局央国企及优质房企,建议重点关注地产ETF(159707)。资料显示,地产ETF(159707)跟踪中证800地产指数,汇集市场13只头部优质房企,在投资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头部集中度优势,前十大成份股权重超9成,央国企含量高!在行业出清大背景下,龙头地产或更具弹性!
图片、数据来源:沪深交易所等,截至2025.4.25。
风险提示: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华宝被动跟踪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18.12.28,发布于2024.7.11;大数据产业ETF被动跟踪中证大数据产业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12.12.31,发布于2016.10.18;地产ETF被动跟踪中证800地产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04.12.31,发布于2012.12.21;医疗ETF被动跟踪中证医疗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04.12.31,发布于2014.10.31;港股互联网ETF被动跟踪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16.12.30,发布于2021.1.11。指数成份股构成根据该指数编制规则适时调整,其回测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文中提及个股仅为指数成份股客观展示列举,不作为任何个股推荐,不代表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投资方向。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华宝基金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的产品。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根据基金管理人的评估,大数据产业ETF、医疗ETF、地产ETF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适宜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华宝、港股互联网ETF风险等级为R4-中高风险,适宜积极型(C4)及以上的投资者,适当性匹配意见请以销售机构为准。销售机构(包括基金管理人直销机构和其他销售机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以上基金进行风险评价,投资者应及时关注基金管理人出具的适当性意见,各销售机构关于适当性的意见不必然一致,且基金销售机构所出具的基金产品风险等级评价结果不得低于基金管理人作出的风险等级评价结果。基金合同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基金风险等级因考虑因素不同而存在差异。投资者应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情况,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投资经验及风险承受能力谨慎选择基金产品并自行承担风险。中国证监会对以上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该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基金投资须谨慎。
MACD金叉信号形成,这些股涨势不错! 新闻结尾 伊利亚的宠物手册|驶过风雨,依然坚持前行在车里被撞了八次高考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