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385
北京4月23日电(张文晖)今年是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五周年,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能源结构如何实现转型升级?在核工业领域,中核集团提出四大“硬核”技术。
“过去铀矿开采‘动土伤山’,如今我们让矿山‘呼吸’起来。”中核集团首席科学家、中国铀业总工程师苏学斌介绍,“国铀一号”示范工程首创“双工艺并行”的绿色地浸采铀技术体系,采用原地开采创新模式,运用精准化学萃取技术,将传统“开山掘地”的铀矿开采转变为温和“液态循环”,实现生产过程零矿渣排放、零地表扰动,矿区植被完好率保持100%,推动中国天然铀产业迈向绿色低碳新纪元。他还透露,于2024年7月12日开工建设的我国规模最大天然铀产能项目“国铀一号”示范工程,今年下半年将生产出第一桶铀产品。
“曾经国外商业管制清单上的技术,我们已经全部实现了国产化,技术实力已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国核动力院“超碳一号”总设计师黄彦平表示,全球首个超临界二氧化碳余热发电示范工程由中核集团牵头建设,该技术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循环工质,发电效率提升五个点以上,系统体积缩小50%,在工业余热回收、储能发电等领域潜力巨大,为中国能源结构优化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中核集团河南新华五岳抽水蓄能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贾彦博介绍,作为中核集团首座投运的“绿色充电宝”,河南新华五岳10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每年可消纳清洁电能8.57亿度,相当于减少29.1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有效提升电网调节能力。项目建设中融合数字孪生技术与智能运维系统,打造全生命周期绿色建造样板,并通过“生态补偿+就业帮扶”模式,带动地方就业超2000人次,完成周边生态修复面积超500亩,实现生态与社会效益双赢。
“到2030年,全国30%核电基地将实现蒸汽外送,年替代燃煤超千万吨。”中核集团田湾核电二厂厂长张祥贵介绍,2024年6月19日,我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工程——中核集团“和气一号”正式投产。项目利用田湾核电站3、4号机组二回路主蒸汽,经蒸汽转换设备生产工业蒸汽,通过长输管网将蒸汽输送至连云港徐圩石化工业园区。截至目前,项目已持续安全稳定运行约7000小时,供汽量超240万吨。
张祥贵指出,该项目每年为石化基地节省70多万吨碳排放指标。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约为40万吨,等效减少污染气体排放约107万吨二氧化碳、184吨二氧化硫、263吨氮氧化物。每年相当于植树造林2900公顷。(完)
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完整版免费观看,趣味挑战让你笑声不断的相关文章
网友称遇到脖子扭转 180 度,头部后仰的鸟类不要救助,可能感染新城疫,这是什么病毒?会传染给人类吗?的相关文章
哈尔滨市公安局悬赏通缉 3 名美国特工,三人对亚冬会实施网攻窃密,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受贿2.07亿余元,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殷美根一审被判死缓
美财长暗示:90天内完不成所有协议
在西班牙用7个小时做的浙江宝塔肉,竟然把老外馋到大打出手
《废物版植物大战僵尸》这片绿茵从不缺乏天才
中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