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212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表示,比起引发通胀,美国的关税对欧洲而言更可能遏制通胀,不过还需要更多时间来全面评估形势。
“净影响有多大还非常不明确,”她在一个活动上表示,“特别是在欧洲没有决定反制措施的情况下,我认为目前净通胀是不确定的,但其可能会更多地抑制通胀,而非推高通胀。”
拉加德周三在华盛顿表示,净影响“很难评估,因为我们处于一个充满假设的世界,我们正处于过渡期,并不知道当下进行的这些讨论最终结果如何,我们也必须小心。”
拉加德她还强调,在贸易战的背景下,市场“将出现产能过剩,可能会寻求将出口重新导向其他市场,没准是欧洲,这将对价格产生抑制作用。”
特朗普表示他“非常有信心”与欧盟达成贸易协议。法国财长EricLombard周三早些时候表示,他非常希望避免欧盟对关税进行报复,并与美国达成“真正的自由贸易协定”。
不过,鉴于关税不确定性仍然很高,拉加德表示欧洲央行可能会在6月会议上重新评估其增长预测,并称关税对经济产出数据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
她表示,“这在出口数据中尚不明显,因为企业正在为潜在关税提前累积库存,不过我们已经在采购经理人指数、采购意愿、雇佣意愿等指标中看到了放缓迹象。”
拉加德还表示,她预计重要谈判将到来。
全球财经媒体昨夜今晨共同关注的头条新闻主要有:
美联储褐皮书中贸易担忧成为主旋律企业计划将成本转嫁消费者
美联储周三发布的褐皮书报告显示,由于近期特朗普屡屡对美贸易伙伴加征关税,美联储各辖区普遍反映出对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情绪加剧。
报告指出,“自上期报告以来,整体经济活动变化不大,但有关国际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在各地报告中普遍存在。”
在本期褐皮书中,“关税”一词共出现了107次,是上一期报告的两倍多;与“不确定性”相关的表达则出现了89次。报告称,随着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尤其是围绕关税的担忧上升,多个地区的经济前景“明显恶化”。
特朗普将签署针对大学认证机构的行政命令
预计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于周三签署一项行政命令,以改革高校认证这个神秘但至关重要的领域,特朗普称此举是其改革高等教育的“秘密武器”。
据政府官员称,该命令旨在利用认证体系来打击特朗普所认为的大学校园中的歧视性做法和“意识形态过度扩张”。该命令将更加注重教师的知识多样性和学生的成功。
该命令还将使学校更容易更换认证机构,并使新的认证机构更容易获得联邦批准。该命令的最终措辞仍有可能改变。
马斯克麾下Neuralink据悉计划以85亿美元的估值融资
据知情人士透露,埃隆·马斯克麾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计划以85亿美元的估值融资约5亿美元。
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该公司已与潜在投资者就本轮融资展开初步讨论。所有知情人士均要求匿名。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还指出,目前所谈判的条款暗示本轮融资后的估值为90亿美元,但交易细节尚未最终敲定,仍可能发生变化。
根据PitchBook数据,截至2023年11月,Neuralink的估值为35亿美元。
台积电宣布下一代A14制程技术将于2028年投产
台积电计划在2028年开始生产A14芯片技术,旨在保持芯片行业的领先地位。
该技术将推动台积电超越其当前最先进的3纳米制程,以及今年晚些时候将推出的2纳米制程。台积电还计划在2026年末推出中间的A16制程。
台积电以稳定的技术升级步伐吸引了苹果和英伟达最有利可图的芯片制造订单。台积电今年预计资本支出为约400亿美元,高管表示,公司长期计划仍然是抓住人工智能驱动的强劲需求。
美国众议院将就共和党废除加州电动车规定的提案进行投票
美国众议院计划下周就一项共和党计划进行投票,该计划旨在废除拜登政府批准加州在2035年前停止销售纯汽油车的里程碑计划。
众议院多数党领袖史蒂夫·斯卡利斯(SteveScalise)的办公室周三表示,议员们将就一项措施进行投票,该措施旨在废除拜登领导下的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于去年12月批准的一项豁免,允许加州在2035年前强制要求至少80%的电动汽车。这些规定已被另外11个州采纳,包括纽约州、马萨诸塞州和俄勒冈州。
一个问题是,美国国会能否利用《国会审查法》撤销豁免。今年3月,美国政府问责局(GovernmentAccountabilityOffice)表示,根据《国会审查法》,只需美国参议院多数票通过,就不能撤销豁免权。
格里芬:特朗普的贸易战荒诞不经打乱商界领袖计划
城堡投资创始人肯·格里芬表示,特朗普发动的贸易战打乱了商界领袖们未来四年专注于增长的规划。
格里芬周三在Semafor全球经济峰会上表示,各大公司首席执行官原本期待能迎来很长一段长期稳定、无需应对新规的时期。
“遗憾的是,这场已经演变得荒谬的贸易战让我们不得不花时间去思考供应链问题,”格里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将特朗普目前的执政表现评价为“好坏参半”。
新华社布鲁塞尔4月23日电(记者周玥陈斌杰)欧盟委员会23日发布报告说,2024年申根区非法过境事件为24万起,比2023年减少了38%,为2021年以来最低水平。
欧盟在报告中说,将继续加强申根区的政治和运营治理,加快实施数字化以防范安全风险,加强执法部门之间的合作,深化与周边及其他地区伙伴国家的关系以加强边境保护,以及进一步提高遣返没有合法居留权人员措施的有效性。
报告称,2024年申根区再次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接待逾5亿游客,为欧盟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1985年6月,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5国在卢森堡小镇申根签署协定,创建申根区,旨在实现各国间人员和货物自由往来,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目前申根区有29个成员国,包括25个欧盟成员国和4个非欧盟成员国,覆盖近4.2亿人口。然而,过去几年,10个申根国家在申根区内部边界实施临时边境管控,称其是遏制非法移民的必要措施。
转自:北京商报
近日,优衣库宣布将更改线上购物的退货规则,5月后线上下单的产品将不再支持线下退货。虽然仅支持在原购买渠道退货是众多快时尚企业的选择,但优衣库此举依旧引发了消费端的不满。究其原因,优衣库在其重点宣传的官方App和小程序等购买渠道并不提供运费险,这也意味着取消线下退货,消费者将面临自掏腰包承担运费的风险。业内人士指出,此举会影响品牌线上流量以及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但基于服装行业普遍存在的线上线下产品存在差异化的现象,未来优衣库也可能会更加灵活地分渠道推出产品。
私域优势不再
一向可以“线上购物、线下退货”的优衣库,更改了退货规则。4月23日,北京商报记者在优衣库三里屯旗舰店内看到,门店已贴出公告称,自5月1日起所有线上下单的商品无法拿到优衣库线下门店退货,只能寄回线上指定地址办理退货。换货规则不变,仍支持至门店办理(部分门店除外)。
关于新规,北京商报记者也询问了优衣库天猫旗舰店,客服自动回复了新的退货规则,与门店公告一致,客服进一步表示,5月1日之前的订单仍可按原规则售后,即在线上网店申请退货退款,将退货商品以及退换货申请单等交给店员。不过,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也有IP属地为天津等城市的消费者表示,当地已有门店店员表示不接受线上订单的退货。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新规引发了一众消费者的不满。优衣库长期消费者丹丹向记者坦言,优衣库之前的一大优势就是打通了全国范围内线上线下的退货通道,方便了没时间线下购物的消费者,并且,近年来优衣库一直试图将消费者往私域引领,更倾向于消费者于掌上优衣库App购买,“但是修改退货规则后,在优衣库自己App购买的优势就没有了”。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优衣库App支持30天内退换货,而淘宝旗舰店仅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且在更改退货规则前都支持门店退货。而一旦取消线下退货,也就意味着在优衣库App进行购买的消费者只能进行线上退货,而优衣库天猫旗舰店有赠送运费险,优衣库App则需要消费者自行承担邮费,“考虑到一般在优衣库买的商品非常多,只能线上退货且需要自掏腰包承担邮费,很可能就不会再选择优衣库App了”,丹丹坦言。
记者在优衣库三里屯旗舰店内看到,在结账柜台周围,有明显广告牌引导消费者扫码下载品牌App,且有会员首次下载优惠20元的活动;柜台前,店员也会建议消费者扫码关注品牌小程序,而优衣库小程序与优衣库App退换货均不提供运费险。
对于更改退货规则的原因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联系了优衣库品牌方,但截至发稿未给出官方回应。
或分渠道设立款式
实际上,多数快时尚品牌都遵循着线上订单线下无法退货的规则。H&M天猫旗舰店客服表示,品牌天猫旗舰店和实体店以及官网是分开经营的,分属不同的销售渠道,暂不支持H&M官方旗舰店的商品在实体店退换;ZARA天猫旗舰店客服也表示,由于平台不同,在天猫官方旗舰店购买的商品无法在实体店或官网进行退换货,同时消费者在实体店或官网购买的商品也需要在对应的渠道退货。
时尚领域专家张培英认为,基于线上线下不同渠道在售后服务等方面有不同的体系和流程,区分渠道有利于产品入库和库存方面的管理,因而也是服装领域多数企业的选择。实际上,服装行业中,普遍存在着线上线下售卖不同款式的现象,市面上往往存在着“特供款”“网销款”或“专柜款”等,当企业将线上和线下渠道进行明确的售后划分后,也就有利于未来更灵活地分渠道推出不同款式,“对于快时尚行业来说,可能其生产厂商甚至工艺也会有区别”。
此外,线上订单可以线下退货也增加了门店员工的工作量。曾是优衣库门店员工的张女士向记者坦言,经历过顾客线上买了40件商品,最后分4天拿到门店退货的事情,“客人说一天退的话拎不动,但由于并非门店购买的产品,退货过程会更繁琐”,另据媒体报道,一家优衣库线下店员表示,曾有线上购买的顾客带大行李箱来门店退换。
对于新规的影响,张培英认为,此举对于企业的盈利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不大,更显著的影响可能是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包含了产品质量、价格以及售后服务等各方面,“取消线上线下同步的售后服务,容易让消费者产生担忧,并进一步影响购买行为,在同等的竞争环境下,能提供更全面服务的品牌会得到更高的客户认可度”。
红利消退转型求生存
近年来,优衣库在中国市场的增长明显放缓。
财报显示,2024财年优衣库大中华区营收仅增长9.2%,营业利润微增0.5%,远低于此前双位数增速。更严峻的是,中国区单店营收仅为日本本土的一半,市场份额跌破2%。
优衣库的困境并非个例。ZARA、H&M等快时尚品牌同样面临增长瓶颈,消费者转向更具性价比的“平替”产品。尼尔森IQ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上升,35%的消费者更在意低价,而追求高端价值的消费者占比下降。
在中国市场的增长低迷,同样反映到了门店数量上。此前,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曾对中国市场做过一个乐观的预估:中国市场可以容纳3000家优衣库门店,并将每年在华的净增门店数量定为80家。
不过自2018年开始,优衣库在中国市场的门店净增目标从未完成过,结合往年情况来看,优衣库在中国的门店净增数量甚至出现持续下滑趋势。2021财年至2023财年,优衣库在中国的门店分别净增了66家、64家和35家。到了2024财年,这一数量仅为30家。
面对增长压力,优衣库调整战略,关闭低效门店,聚焦单店盈利能力。此外,优衣库加强线上布局,电商销售额占比提升至20%,并计划通过直播带货进一步拉动增长。
业内人士指出,位置偏远、门店规模小、服务质量差的门店如今已经很难展现品牌形象,也难以产生盈利,小店的价值可以由线上店铺代替,而能够提供更多服务、增强客户体验的大店更能起到传播品牌形象的功能。
优衣库的案例表明,单纯依赖门店扩张的模式已难以为继。ZARA、H&M等品牌同样在收缩门店,关小店、开大店,试图向高端化形象迈进,转向数字化和本土化策略。
不过,一味地开大店、关小店也无法让快时尚品牌们一劳永逸。大消费行业分析师杨怀玉在此前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国际快时尚品牌的红利正在消退,H&M等品牌已不算是商场最好的选择或必须引入的品牌,一般只能按商场正常的条件租赁,而核心商圈的租金通常较高,也将增加品牌的财务压力,同时核心商圈内竞争激烈,品牌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才能脱颖而出。
北京商报记者蔺雨葳
新闻结尾 特殊的要求1.3|彭州一库房火灾现场直击,目击者讲述惊险瞬间!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