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115
财联社4月22日讯(编辑胡家荣)今日港股医药股再度沸腾,其中来凯医药和歌礼制药涨幅居前。
注:医药股的表现
截至发稿,来凯医药-B(02105.HK)涨22.69%、歌礼制药-B(01672.HK)涨19.64%、科济药业-B(02171.HK)涨14.60%。
从上图来看,来凯医药涨幅居前。消息面上,近期一则来自全球临床试验注册平台ClinicalTrials网站的信息显示,来凯医药更新了其自研管线LAE102针对肥胖症在美国的一项I期临床试验(NCT06908707)的相关信息。
其中修订后的临床方案,出现了合作伙伴礼来的名字。同时,来自ClinicalTrials网站的信息也显示,该研究计划于2025年4月底启动临床入组,预计在2025年8月结束。
LAE102作为肌肉萎缩治疗药物,有望与GLP-1类药物形成互补(GLP-1减重伴随肌肉流失副作用),满足增肌治疗需求,市场预期其商业化潜力。
同样歌礼制药也受益于减肥药。根据最新公告,该公司的小分子GLP-1R激动剂ASC30(可口服或皮下注射)在Ib期试验中实现体重平均下降6.3%,且安全性良好。差异化设计(口服与注射双路径)使其在GLP-1内卷竞争中脱颖而出。
医药股受行业和政策利好催化
除了个股利好之外,医药股更多受益于创新药出海逻辑强化。有分析指出,中国药企通过License-out模式(如恒瑞、君实生物)实现国际化突破,海外授权金额2024年达519亿美元,头部企业海外营收占比升至32%。
中泰国际也给出类似观点。该券商指出,关税对港股医药行业的主要企业影响有限。对市场重点关注的创新药板块,目前创新药出海主要是与海外药企合作研发的形式,中国药企按研发进度收取授权费,按目前的规定授权费无需缴纳关税,因此目前看关税对创新药生产商无影响。
该行还表示,北京与深圳日前发布创新药企业支持政策。国务院常务会议于2024年7月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截止目前广州、上海、珠海、北京、深圳等地已经相继出台创新药支持政策,预计未来中央与地方政府将继续通过奖励研发与加快临床试验及上市的审评审批等方式来支持创新药板块发展。
4月22日,2025年度上海城市定制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沪惠保”正式开启投保窗口,由上海市医疗保障局指导,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监督,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提供技术支持,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协调,由中国太保寿险首席承保,联合中国人寿、人保健康、新华保险、平安健康、太平财险、建信人寿、交银人寿、工银安盛人寿等8家保司共同承保。
2025版“沪惠保”继续面向上海基本医保参保人员开放,在坚持不限年龄、不限职业、不限健康状况的参保条件基础上,保费维持129元/人,五大保障责任项,仍包含责任一特定住院自费医疗费用保险金(包括自费耗材、药品、检查检验、治疗,不限目录),责任二国内特定高额药品费用保险金,责任三质子、重离子医疗保险金,责任四海外特殊药品费用保险金,责任五CAR-T治疗药品费用保险金,起付线、赔付比例与上年保持一致,最高仍可享310万元医疗保障。
与2024年相比,2025年“沪惠保”实现“一增、一享”。一增:进一步扩增国内外特药种类,药品适应症全部更新至最新。其中,国内特药种类由原来41种扩增至48种;海外特药部分药品更新,维持28种;CAR-T治疗药品由原来3个扩增至4个。
一享:2025年度“沪惠保”服务体验持续升级优化,原有专属权益“全市2000+指定药房自费购药9折”“三甲专科医生在线图文问诊专属优惠”可继续使用,新增原研药9折保供服务,线上线下购药需求场景全覆盖,满足不同人群健康生活需求。
自2021年推出以来,“沪惠保”始终坚持“政府指导、商业运作、惠民利民”原则,保障、服务历经多轮升级迭代,而今已步入第五个年度。
作为全国参保人数规模最大的惠民保项目,“沪惠保”四年累计参保人数已突破2600万人次。截至2025年3月底,累计赔付金额超22亿元,年龄最小的不足1岁,年龄最大的104岁,单人累计赔付最高超300万元,惠及几十万家庭。
“沪惠保”推出以来不断升级理赔服务。2024年升级主动理赔服务,实现客户从自主索赔到主动理赔的便捷,电子诊疗数据应用率从首年的65%进一步提升至90%,平均结案时效优化至当天完成。2024年打通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直赔服务,缓解患者高额诊金垫付压力,截至目前,已为93位参保人提供约1630万元的垫付赔款,真正做到“便民、惠民、利民”。2025年主动理赔、质重直赔两项服务将继续提供。
人身险预定利率研究值降至2.13%,业内预测Q3预定利率继续下调、分红险迎提速契机
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组织召开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2025年一季度例会,就宏观经济形势、市场利率走势和行业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同时确定当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2.13%。
今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向各人身保险公司下发《关于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提出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定期组织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召开会议,结合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等市场利率变化和行业资产负债管理情况,研究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有关事项,每季度发布预定利率研究值。(蓝鲸新闻)
个人养老金三年,保险产品扩至279款类型数量显著扩容
4月21日,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出炉满三周年。三年间,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从无到有,从试点到全国推广,逐步成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拼图。自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以来,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不断扩容,已有29家保险公司推出279款产品方案,目前在售产品达108款。不过,尽管产品数量扩容,个人养老金保险市场规模相较于其他养老保险产品仍相对滞后。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全国推广,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迎来更大机遇。下一步,离不开保险机构进一步优化产品设计、调整税制政策、强化市场教育等,以此来实现规模的再扩容。(北京商报)
险资调仓应对市场波动高股息板块成收益压舱石
梳理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发现,金融、基建、电力等高股息板块依旧受到险资机构的青睐。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按照持股市值来看,险资主要持有非银金融、银行、通信、交通运输、电气设备等板块标的。从行业持股数量来看,在电子、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基础化工、交通运输、医药生物、计算机等行业内,均有超20只个股被险资机构持有。(上海证券报)
财险业加速切入“智驾时代”一季度新能源商业车险保费同比大增44%
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0%的行业背景下,新能源车险市场正迎来快速增长。今年一季度新能源商业车险签单保费超314亿元,同比增长44%。同时,有效报案件数36.3%的同比增速低于保费增幅,折射出技术进步等因素带来的风险改善趋势。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技术的快速迭代升级,智能驾驶技术正加速商业化落地。通过保险手段有效防范智能驾驶带来的风险,成为车企和广大车主的共同诉求。在这一背景下,财险业正加速切入“智驾时代”,积极填补智能驾驶领域的保险空白。(证券日报)
疫情期间兄妹俩做了|揭开影视背后的秘密,带你领略不一样的视听盛宴!的相关文章 中方会否同美谈判 中国驻英使馆回应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