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885
■ 苏向杲
4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陆磊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人民币的跨境支付、投融资、储备等国际货币功能逐步增强,已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和第三大贸易投资货币。人民币国际货币功能的持续增强,是我国近年来统筹发展与安全、深化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的积极成果。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同时面临外部不确定性增加的挑战,人民币国际货币功能的增强,有助于我国实现经济增长质量与速度的动态平衡。具体而言,人民币国际货币功能增强有四大积极意义。
首先,促进贸易便利化,赋能稳外贸。
一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拉动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89%。人民币国际货币功能的增强有利于进一步释放净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其一,跨境贸易采用人民币计价结算,能有效降低企业因外币汇率波动产生的汇兑损失,稳定外贸企业利润预期。其二,有助于扩大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新兴市场的人民币贸易结算规模,降低对外币结算体系的依赖,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其三,随着人民币国际货币功能的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议价能力有望相应提升,有利于高端装备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优化贸易结构,为净出口增长提供长效支撑。
其次,吸引外资流入,助力促投资。
人民币国际货币功能的完善显著提升外资配置中国资产的便利性:一方面,境外投资者可直接使用人民币投资,避免了货币兑换产生的手续费和汇率波动风险,大幅提高投资效率。另一方面,人民币被更多国家纳入外汇储备体系,本质上是境外经济体对我国经济投下“信任票”,有利于增强海外投资者“增配中国”的信心。人民币国际货币功能的深化还将推动国际投资机构基于资产配置多元化需求,系统性提升中国资产的配置比例。这些效应不仅增强了资本市场的买方力量,更通过资本要素的优化配置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再次,提升金融体系稳健性,增强抗风险能力。
人民币国际货币功能的强化从三个层面筑牢金融安全屏障:一是降低国内金融机构对外币的依赖度,有效缓解外部冲击带来的汇兑风险;二是吸引境外投资者增持人民币债券、股票等金融资产,通过市场参与者多元化提升金融市场的深度与韧性;三是助力构建自主可控的跨境支付体系,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不断完善,有利于我国降低对国际资金清算系统(SWIFT)的依赖。
最后,促进金融体系深化改革,推动制度型开放。
人民币国际货币功能的扩展,要求金融体系加速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的金融基础设施,构建与之匹配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健全市场化风险定价机制,满足国际市场对人民币跨境支付、投融资、储备的需求。这种“以开放促改革”的机制,将推动我国金融市场向更高层次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人民币国际货币功能的增强也可能伴随跨境资本流动波动性加大等挑战,国际风险也可能通过货币渠道传导至国内市场。但总体来看,我国在推进人民币国际货币功能增强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为境内外主体持有、使用人民币营造了稳健的政策环境。笔者相信,立足新发展格局,人民币国际货币功能的持续提升,必将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新闻结尾 凌家皇后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如何在青春岁月中绽放最美的光彩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