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 417
上海银行(601229.SH)一季度净赚逾62亿元,不良贷款率与上年末持平。
4月24日晚,上海银行披露的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2025年一季度,上海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35.97亿元,同比增长3.85%;实现归母净利润62.92亿元,同比增长2.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38.59亿元,同比减少1512.95亿元,主要由于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减少。
资产负债方面,截至2025年3月末,上海银行资产总额32707.6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7%;负债合计30115.7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3%。
截至2025年3月末,上海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67.74亿元,较上年末上升1.94亿元,不良贷款率1.18%,与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271.24%,较上年末上升1.43个百分点;贷款拨备比3.2%,较上年末上升0.02个百分点。
截至2025年3月末,上海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4.37%、11.42%、10.54%,较上年末分别上升0.16个百分点、0.18个百分点、0.19个百分点。
同日,上海银行还披露了2024年度报告。
年报披露,2024年,上海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29.86亿元,同比增长4.79%;实现归母净利润235.6亿元,同比增长4.5%。截至2024年末,上海银行净息差1.17%,较上年末下降0.17个百分点。
具体看,2024年,上海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324.86亿元,同比下降7.62%;非利息净收入204.99亿元,同比增长33.11%。
“规模因素带动利息净收入增长20.49亿元,利率因素影响利息净收入减少47.37亿元,其他因素影响利息净收入增长0.10亿元。”上海银行在年报中如此解释利息净收入的变化。
截至2024年末,上海银行资产总额32266.5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57%;客户贷款和垫款总额14057.5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9%。负债总额29719.9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41%;存款总额17100.3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27%。
截至2024年末,上海银行不良贷款“双降”,不良贷款余额165.8亿元,较上年末减少0.25亿元;不良贷款率1.18%,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69.81%,较上年末下降2.85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3.18%,较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其中,个人贷款和垫款不良贷款率1.14%,较上年末上升0.25个百分点。
截至2024年末,上海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4.21%、11.24%、10.35%,较上年末分别上升0.83个百分点、0.82个百分点、0.82个百分点。
上海银行成立于1995年12月,总部位于上海,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国内20家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
澎湃新闻记者林倩冰
2025年4月22日,奥维通信(维权)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奥维通信,代码:002231)发布《关于2024年度业绩预告修正的公告》。公告称,公司预计2024年实现归属净利润亏损5000万-7500万元,而此前1月24日披露的业绩预告为亏损3200万-4500万元。
业绩预告修正后,公司预计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有关规定,在2024年年度报告披露后,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根据《民法典》、《证券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司法解释的规定,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人员及其中介机构等因虚假陈述等的证券欺诈行为导致证券投资者权益受损的,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赔偿范围包括:投资差额、佣金、印花税和利息损失等。权益受损的证券投资者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民事赔偿诉讼。
由于奥维通信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奥维通信发布自我更正文件,为维护证券投资者合法权益,上海汉联律师事务所宋一欣律师向曾经购买过奥维通信的证券投资者展开诉讼代理征集,代理投资者索赔诉讼,权益受损的证券投资者可以向前述律师进行索赔登记。
宋一欣律师认为,奥维通信案的索赔条件为:2025年1月24日到2025年4月21日间买入奥维通信股票或债券等证券市场公开发行产品,并在2025年4月22日及之后卖出或继续持有的受损投资者,可以办理索赔登记。
★(律师对本案的提示与说明)
1.上述提示的索赔条件仅供参考,不涉及投资者任何证券投资决策和证券买卖建议。索赔的最终条件将根据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的结论进一步调整,并以相关法院最终生效的判决所认定的法律时点、赔付对象、赔付范围、赔付标准、会计计算方式为准。
2.以行政处罚决定为特征的前置条件取消后,投资者虽然可以直接诉讼,但由于调查手段有限,以立案调查通知或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作为直接诉讼的依据起诉存在败诉的风险,所以,我作为专业律师提示投资者:行政处罚决定仍然应当作为提起诉讼的必要前提之一。
3.在拟提起的民事侵权诉讼案件中,上市公司退市与否,都不影响民事索赔侵权诉讼的进程,但有可能会影响诉讼的进度。而进入破产程序(包括重整、预重整或清算),则影响诉讼进度的可能会较大。如发生代表人诉讼,您可以选择参加或不参加、加入或退出。
4.投资者索赔登记或预登记应提供下列材料:(1)《身份证》复印件。(2)《证券账户开户信息确认单》原件(加盖证券公司营业部印章)。(3)从首次买入该股票/债券/权证等至今的《证券交易记录流水》原件(加盖证券公司营业部印章)。
(本文由上海汉联律师事务所宋一欣律师供稿,不代表新浪财经的观点。宋一欣律师,1992年起律师执业,现为上海汉联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服务领域主要包括资本市场、证券市场、金融市场的法律服务及投资者/金融消费者权益维护。执业至今,为10000余件/起证券诉讼事务或股东纠纷事务提供过法律服务。编著有《证券法原理与实务》、《证券民事赔偿实务手册》、《股市维权》、《中国证券民事赔偿案件司法裁判文书汇编》、《董事责任保险与投资者权益保护》等书籍。执业证号:13101199210628065)
外卖大战之下,京东、美团两家公司市值“颇为受伤”。
澎湃新闻记者查询发现,据Wind数据显示,4月17日收盘,京东(09618.HK)港股总市值4437.07亿港元,截至4月24日收盘,京东港股总市值3958.94亿港元,港股总市值蒸发478亿港元。
美团(03690.HK)方面,Wind数据显示,4月17日收盘,美团总市值8339.73亿港元,截至4月24日收盘,美团总市值7759.31亿港元,总市值蒸发580亿港元。
由于港股18日和21日休市,这意味着从21日到24日四天中,京东美团两家市值合计蒸发超千亿港元。
消息面上,4月21日,京东集团发布公告称,近期,有竞对平台再次玩起“二选一”游戏,强迫各位骑手不能接京东平台的秒送订单,如有违反,会采取封杀措施。
“二选一”的质疑引发了美团反击。当天,美团紧急回应,从未限制骑手在饿了么上接单,未要求骑手不跑闪送、顺丰等其他即时配送平台,同样更没有任何理由对某平台进行任何限制。
美团表示,此前查实并澄清安徽某人造谣“去其他平台跑单会被美团封号”,同时因发现有水军活动,表态不想参与个别平台的口水战。
双方交锋的前奏在两个月前已经开启。
2月19日,京东宣布,自2025年3月1日起,将逐步为外卖全职骑手缴纳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在内的“五险一金”,为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京东也由此成为首个为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的平台。
当天下午,美团也发布消息称,将为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据美团官方回应,为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美团根据新就业形态的特点和新就业群体的实际需求,认真落实骑手权益保障,持续推进骑手社保工作。
在外界看来,接连在同一天宣布五险一金和社保相关消息,两家平台似乎隐隐有竞争的味道。
2月19日,美团总市值10139.83亿港元,京东港股总市值4908.86亿港元,截至4月24日收盘,分别下滑1800亿港元和949.92亿港元。
不过,双方战火升级下,京东外卖的推进速度相当迅猛。4月24日,京东外卖宣布,4月22日晚8点19分,京东外卖当日订单量突破1000万单。此前4月15日京东外卖才披露,日单量超过500万单。
根据京东方面披露的数据,从3月1日正式上线到500万单,京东外卖用时46天;而从日单量500万到1000万,京东外卖只用了接近一周的时间。
不过,据美团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披露,即时配送订单数达到71亿笔,平均日单量7800万单,非餐饮品类美团闪送即时零售日单量约为1800万单。
“千万单的量不少,说明京东这一次策略是对的,不过这个订单量相比于美团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经济学者、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美团日单量大概在7000万单左右,但用户习惯是需要培养的。”
热点栏目内房股早盘强势上攻,金辉控股(09993)大涨79.11%,报4.03港元;融信中国(03301)上涨11.11%,报0.26港元;富力地产(02777)上涨9.17%,报1.19港元;旭辉控股(00884)上涨7.88%,报0.26港元;融创中国(01918)上涨7.23%,报1.78港元。
中国帅气体育生GARY2023入口 - 发现魅力无限的精彩瞬间!的相关文章 银行出现定期存款额度“秒光”现象的相关文章